2006年1月1日,星期日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、五版:感动·人物·事件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傅自律——倔强地证明着那场罪恶战争
本报记者 慕容梦漪

  感动,用他们的激情、执着和爱心;震撼,用他们的人性、良知和生命。平凡而又不平凡,普通却是不普通。我们把这样一群人再次介绍给读者,是因为我们愿意再一次被他们感动,被他们震撼。
  
  “我就是那场罪恶的记录者,记录痛苦,让历史铭记战争的残酷!”这句话是金华市汤溪镇72岁老人傅自律对自己的注释。60年前那场充满罪恶的战争,给那些经历过黑暗的人们,无论从心灵还是肉体都留下了太多的痛苦回忆。
  从2004年11月开始,一辆破旧自行车伴着这位倔强的老人,辗转于金华的田间山头。他自费寻访亲历过细菌战的幸存者和战争罪证,用日本法庭认可的正规格式进行调查取证工作,并于2005年3月参加了细菌战对日诉讼原告团,作为原告代表赴日诉讼。短短的一年时间里,傅自律寻访调查了2500人,涉及金华的50多个村子。
  “最珍贵的就是调查时间。”头发苍白的傅自律最担心的,就是怕耄耋之年的幸存者们等不到接受调查的一天就已匆匆辞世。为了抢时间,傅自律每天清晨6点就起身,带着老伴为自己准备的饼干,踏着那辆旧自行车,开始一天的调查,直到晚上六七点才回来。而靠着老人节衣缩食省出来的钱,都变成了案头高摞的资料。一年下来,光是打印复印的钱就已经用了7000多元。
  为了记录历史,把真相告诉将来的孩子们;为了维护正义,让罪恶俯首称臣;为了讨还公道慰藉冤死的灵魂,傅自律面对微薄的资金和人们不解的目光,依然执着而孤独地奔走着。他说,2006年,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够赢得细菌战诉讼的胜利,他希望自己和经历过那场罪恶战争幸存下来的老人们身体好、心情好,能多给后人留下一些警示。